前装APA仍是三强霸占,德赛西威突围而出「GGAI数据」

发布日期2020-05-21

来源:本文转载自《高工智能汽车》

一直以来,大部分车型搭载的超声波雷达都为倒车雷达UPA,而随着近年来自动驾驶概念的兴起,基于超声波的自动泊车功能,逐渐进入大众视野,APA的市场也在逐渐打开。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自主及合资品牌APA前装搭载市场报告》,一季度前装市场新车搭载APA上险量为32.42万辆,前装标配搭载率为10.53%(修正后),同比上年同期增加近5个百分点(2019年一季度为5.69%)。

在具体搭载功能方面,一季度具备遥控泊车(也可以称为L2级APA)的比例(占APA泊车功能)仅为11.32%,大部分车型提供的只是简单的泊车辅助入位功能,覆盖场景有限。

在APA一级供应商方面,博世、法雷奥、TTE仍然占据了2019年度国内自主和合资品牌车型市场份额的九成以上。近年来,包括德赛西威、欧菲、东软、纵目、辅易航等国产供应商也在实现前装突围。

备注:数据来源自2019年1-12月新车上险量、品牌厂商官方车型配置(标配,不含选装及精品件)及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调研及统计。单位:辆,自主及合资品牌不含进口车。

今年一季度,APA一级供应商市场份额及占比,并没有发生太多变化。不过,国产供应商德赛西威的市场份额占比首次突破2%。

在APA搭载的车型价格区间方面,15万及以下价格车型搭载APA占比(搭载APA车型总数)为11.07%;15-25万价格区间车型搭载APA占比为19.22%;25-35万价格区间车型搭载APA占比为36.12%,35万以上为33.56%。

从中可见,APA功能搭载的主力军仍是25万级别以上的车型,占到了接近7成的比例。不过,从今年下半年上市新车来看,APA功能搭载有逐步往低价格车型下沉的趋势。

目前,基于纯超声波的半自动以及全自动泊车方案,能够适应60%的泊车场景,也是目前大部分新车的主要功能配置,也是博世、法雷奥和TTE此前量产车型的主要配置。不过,这类功能的体验普遍不佳。

基于超声波传感器的泊车方案,因为技术原因通常只能完成水平、垂直、斜向三种泊车动作,这种泊车对车位要求较高。

其次,是近年来通过深度融合摄像头的方案,实现3D泊车指引、特定车位泊车的功能,覆盖80%的泊车场景。比如,德赛西威、TTE都有融合方案的车型量产。

不过,基于视觉的智能泊车方案也有局限,比如对于车位线不清晰、车位狭窄等情况,仍然有非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市面上的量产功能,主要也是上述两种。比如,第一个是智能泊车辅助系统,它要求驾驶员呆在车内,可以实现半自动或自动泊车。第二种是远程停车辅助系统,司机可以站在车外,近距离通过遥控进行操作。

另外,还有一种记忆式泊车系统,通过车辆自身传感器,学习、记录并储存用户常用的下车位置、停车地点及泊车行进路径。

这种功能更适用于家庭、园区和办公场地等常用场所。目前,已经有一些新车量产准备搭载类似升级版泊车功能。

全球最早亮相的,是大众汽车在2015年发布的记忆式无人泊车。而国内广汽新能源的AION LX就是搭载了类似的记忆泊车功能。

最后,通过系统和感知升级,逐渐实现全场景智能泊车,以及最后一公里代客泊车系统,也就是常说的AVP(低速L4)。比如,特斯拉的智能召唤就属于类似功能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