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德赛西威“五年磨一剑”
以汽车电子信息仪表及智能安全控制集成系统产业化项目为切入点致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首选合作伙伴,去年营业额增长超40%
项目名片
德赛汽车电子信息仪表及智能安全控制集成系统产业化项目,计划建成年产能80万台套汽车电子信息仪表与智能安全控制系统、集成产品测试中心及EMC电磁兼容实验室。
亮点呈现
■在去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该项目仍保持近40%的增长
■国外一项成熟的技术要做10多年的基础性研究,而从项目的研发到产品推向市场,德赛西威只用了短短三四年时间,实现完美的“弯道超车”
■惠州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车载导航终端生产基地,车载信息服务和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
当你坐在爱车里享受美妙的音乐,或许就是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为你带来的完美呈现。
在大家的印象中,几年前的车载电子还只是放放碟片、听听电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市场对车载呈现、娱乐和驾驶员辅助系统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汽车实现电子化、智能化。
业内人士认为,车载电子系统的功能性需求被迅速点燃并充分释放出来。作为我市重点项目的汽车电子信息仪表及智能安全控制集成系统产业化项目,德赛西威正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不断创新,致力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首选合作伙伴。
自主研发
从国际本土化到本土国际化
这是汽车保有量井喷的时代,也是汽车电子迅猛发展的时代。众人眼里的德赛西威,无疑是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翘楚。
时光回流至2010年,伴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徐徐展开,以德赛集团收购西门子VDO(惠州)公司外方70%的全部股权为标志,德赛西威亦从一家合资企业变成一家自主企业。
“对于德赛西威的自主发展之路,德赛集团早布局、早谋划,着眼高起点,推项目、拓市场、推上市。”德赛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白小平介绍,该集团提出要在质量、技术、管理等方面向国际一流企业看齐。
离开外方技术输出的德赛西威,虽说企业内部创业氛围浓厚,但公司运作是否如同被断了奶的孩子,它的生存可能性在哪里?如何走好自主发展之路?
“当时总部谈战略规划时,一再强调加大研发力量。”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坦言,如果当时没有这么走,就没有今天的研发实力,也没有今天良好的发展态势。
德赛西威随即在新加坡组建前期研发中心,加上惠州的前期研发部门,汽车电子信息仪表及智能安全控制集成系统产业化项目前期研发人员就有50多人。目前,德赛西威的整体研发队伍已发展到近900人,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位搞研发的孙姓小伙子,本来约好爱人拍结婚照,结果项目实施后,一忙起来把这件大事给忘了。“他爱人还投诉到我这里。”前期研发经理黄力打趣地说,带团队不仅要懂技术,还得懂得如何调解矛盾。
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推进顺利。“国外一项成熟的技术要做10多年的基础性研究。”陈春霖说,“德赛西威在短短三四年时间,从研发到推向市场,实现完美的‘弯道超车’。”
2012年初,车厂配套仪表产品首次量产下线;2013年,项目开始盈利;2014年,销售收入增长超过50%;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项目仍保持近40%的增长。可以说,新项目的顺利拓展,为德赛西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5年时间,德赛西威从一个“国际本土化”企业华丽转身,成功变身为“本土国际化”企业。
5年期间,德赛西威广东省车载电子信息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获批,同年牵头创建“广东车载信息终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获批并建成;“汽车安全驾驶辅助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并建立。
战略规划
“汽车梦”圆梦之旅进行时
上个世纪80年代,惠州就提出实施“电汽化”战略,即重点发展电子、汽车和化工工业。
如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虽然“汽车整车梦”仍未圆,但圆梦之旅正在进行。
记者看到,在德赛西威超过10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一整套可靠而高效的全自动生产线,为德赛西威成为我国汽车电子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装备保障。
“2015年,德赛西威公司整体营业额增长超40%。”德赛西威副总经理段拥政介绍,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汽车组合仪表产品、车载智能显示系统、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制等,给企业带来良好收益。
2015年7月15日,在德赛西威启航工业4.0暨MES项目启动仪式上,这家中国汽车电子领航企业正式宣布启动该公司的“工业4.0”战略规划,并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数亿元实现智能制造,包括投入重金借助德国西门子在工业4.0方面的世界领先经验,在未来5年内分三期在德赛西威工厂全面实施业界领先的一体化制造信息化管理等系统,实现数字化运营和智能制造规划目标。
正是有了德赛西威等一批行业翘楚,加快带动了我市汽车电子产业链蓬勃发展。我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车载导航终端生产基地,车载信息服务和产品产销量全国第一,国内最主要的车载信息服务企业云集惠州,拥有德赛、华阳等大型骨干企业,形成了汽车音响、智能导航、电控系统等较为完善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我市车载导航终端年产量约600万台,产值近200亿元,约占我国车载导航终端总产量的40%,位居全国首位。
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市提出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与关键零部件产业,重点推进比亚迪、亿纬、京兰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力促亿纬新能源汽车建设发展取得新突破。同时,积极推进东风本田一体化等汽车项目建设,形成以仲恺—惠东—大亚湾—惠阳为主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支撑惠州更好更快发展。
上一篇: 暂无相关内容
下一篇: 德赛西威荣膺2015年度责任品牌奖